• 警钟长鸣

紧急,微信支付新骗局,90%的人却还不知道……

发布日期:2018-10-25    浏览次数:

随着二维码的逐渐普及,逛街买单、超市结账、街边小店消费,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使用扫码支付,但扫码支付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开始成为骗子诈骗的新渠道。

近日,厦门的张先生想网购一款200元的手机软件,打算通过微信红包付款,却被商家告知红包无法进入公司账户,要求张先生发18位数的付款码完成支付。

张先生发过去之后,随即就被扣款2800元。之后商家谎称“搞错”,要求退款,又重复索取了张先生的付款码,再次刷走了2790元。

为什么会这样?奥秘就在张先生提供的18位付款码,这18位的付款码相当于支付的通行证,商户将这18位数付款码输入系统,就相当于你同意支付,钱就会瞬时从你的账户扣款。随意泄露18位付款码的结果就相当于,你给了骗子一次随意进入你钱包的通行机会,而骗子随意填写交易金额后,即可完成交易。

去年,还有报道称不法分子通过诱导用户截屏付款码进行诈骗,但后来微信升级,一旦用户对付款码进行截屏操作,二维码将会自动失效,并会主动提示“请不要将付款码及数字发送给他人”,这才让骗子们无机可乘。

特别提醒:对于付款码中的条形码和18位数字,一定要保存好,不能透露给任何人。

除了诱骗用户发送付款码实施盗刷外,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三种常见的扫码支付骗局。

1

调用静态条码

静态条码被调换,商户无法收到钱款。部分小微商户基于降低综合成本的角度考虑,使用静态条码作为收款码或商品订单信息载体等。但静态条码因其自身属性特点,容易被调换,客户如果扫描不法分子调换的条码进行支付,资金将付给不法分子,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。

媒体报道的盗换商家静态条码

警方提示

一旦扫描假冒的二维码,轻则被盗取个人信息,重则造成资金损失。提醒广大市民在扫码前都要留一个心眼,一旦发现二维码存在覆盖、损毁或与其它明显异常的情况一定及时核实。发现有被替换的迹象则取消扫码的行为,商家也应时常检查自己的二维码是否被盗换,并报警处理。

2

伪造便民收款

利用收款码伪造生活费用催缴通知、交通罚单等应用场景,用户疏忽便会中招。不法分子会选择一些违章的停车,并在车上粘贴有二维码的交通罚单,不明真相的市民以为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缴纳罚款,殊不知带二维码的罚单是骗子伪造打印的,支付的罚款也掉进了骗子口袋。

警方提示

目前各地并没有开通扫二维码直接缴纳罚款的功能,望广大市民提高警惕,若出现“缴费二维码”等信息,请不要扫描,并及时报警处理。市民处理车辆违法可通过交警官网、交警大队窗口和一些经核实后的自助设备上进行。

3

条码嵌入病毒

条码中嵌入木马病毒程序,客户扫描后资金被盗刷或个人敏感信息被窃取。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程序嵌入到其生成的条码当中,客户一旦误扫了此类条码,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,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、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。

警方提示

不要随意扫描或识别陌生二维码,对于大街上的“扫码免费获赠礼物”、“扫码得公众无线网络密码”、“扫码免费打印照片”等活动,不要贪小便宜,因小失大。

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时刻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,出门不带钱包,一部手机走遍天下,想必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,条码支付日益频繁,但同时正因为这种高频使用率的存在,我们更应该注意防范条码支付骗局。

防范小贴士

1 妥善保管支付信息,不要以任何形式(包括截图)透露给任何人;

2 大额支付时,一定尽量要求商家提供POS机内显示的电子动态二维码进行付款;

3 付款前,看清楚商家信息,到底是不是收款的商家;

4 扫码前一定要仔细辨别二维码是否存在被更换、涂改、覆盖、粘贴等痕迹,不要随便扫码;

5 就算是朋友发来的二维码也不要随意扫描或识别,以防朋友账号被盗进行诈骗。

Copyright © 1910-2022 版权所有地址: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全卫生处

Email:zzb@tsyzh.com 电话:7312922